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華山」365 天視覺藝術策劃

  2013年11月4日



展覽日期:2013/7~2013/12
展覽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某個角落
策展人 石瑞仁  生於1954年南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美國費城天普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現任台北當代美術館館長,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教系專任講師及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美教系兼任講師,並擔任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董事、竹師藝術空間執行長、北美館典藏委員、文建會公共藝術委員、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美術類獎助審查委員,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等義務性職務。
  1992年起,開始從事藝評寫作,歷年論述約兩百餘篇,散見於雄獅美術、藝術家雜誌、炎黃美術、山藝術雜誌、新朝藝術、典藏藝術雜誌及澳洲發行之Art Asia Pacific美術季刊等,並獲1997年之「帝門藝術評論獎」。

<策展理念>

華山文創園區簡史
1914年 園區設立日本芳釀社民營酒廠,是當時台灣最大的酒廠之一。
1918年 因樟腦是當時重要的民生和戰略物資,園區增設日本樟腦株式會社。
1946年 園區由台灣省專賣局接收,繼續製酒與樟腦。
1967年 樟腦工廠停產。
1987年 台北酒廠遷往林口,園區及廠房從此閒置。
1997年 「金枝演社」私闖園區酒廠演出引發爭端,藝文界籲請改為藝文特區。
2007年「華山1914文創園區」正式成立。。
 

1987年,華山從製酒工廠變成閒置空間,同年,台灣從戒嚴社會邁入解嚴時代。
1997年 台灣藝文界對社會環境與當代人文的關注,延伸為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呼籲和行動,也催生了華山台北酒廠轉型為藝文特區的契機。
2007年「華山1914文創園區」正式成立。

  藝術是促成華山園區轉型的原始動力 藝術也應是讓華山文創園區永續發展的一股泉源活力。2013年,華山文創園區邀請台北當代藝術館執行總監石瑞仁策劃的【365藝術計畫】,每月邀請一位藝術家輪流進駐園區創作和展覽,將華山進駐所見所思的一事、一物、一景、或一人,創作出一件作品,並以非制式方式於園區某處展出,這個每日一作、歷時365天的創作實驗接力,希望延續藝文界當年在華山推動的自由開放理念。
<七月藝術家> 陳建北
  陳建北生於上世紀中葉,血源來自台北、南京。少、青少年的記憶全部在嘉義度過,那時期的生活經驗成為他日後的創作泉源,他同時也自許為嘉義人。畢業於國立藝專之後前往西班牙求學,其間主要作品有1989的「對語」和1990年的「求緣」。回國後以1997年「被囚禁的靈魂」參加威尼斯雙年展。1999年用華山整個四連棟呈現作品「介面」,後來因心臟病發做創作因而擱置數年。於2011年開始專注於吾鄉吾土系列。
作品欣賞創作理念
<八月藝術家> 曲德益

  曲德益,生於1952年韓國井邑,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法國國立高等美術學院造型美術碩士,現任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館長、美術學系教授。曾於國內外舉辦過多次個展及聯展,包括美國、法國、義大利、澳洲、日本及韓國;並曾受邀於法國國立高等設計學院、韓國國立全南大學及朝鮮大學講學,也多次擔任過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的典藏、點檢委員及展覽審查委員;並曾擔任許多重要之公共藝術設置案執行小組暨評審委員,與國立台灣美術館合作,策劃國際巡迴展,活躍於藝術教育界及藝壇。
作品欣賞創作理念
 
<九月藝術家> 光田計畫
LF - 光田計畫第二階段發起團隊:無有設計 
團隊成員:劉冠宏, 賴聲寬(整合科技工作室), 邱楘榕, 劉家豪, 許文馨, 鄭為元 
志工: 劉博仁-黃瀅蓁 -劉堯琪-林哈利-蘇莉芳-張倩菱-莊捷婷-王俊凱-劉東昀-李玠萱-張佳璇-謝書帆-潘心吟
無有簡介:無有取自老子思想。無與有為事物根本,相倚相伏進而生生不息;無有設計追求無隅、希聲、無形與無名。無有設計哲學是以內觀為開始,探尋事物的本質,嘗試琢磨出理想典範;企望於實相中顯化時,除了能滿足天地人三者外,亦能表達出超越當下的美與善。
光田計劃官網與Facebook粉絲頁,上面將有最新最完整的光田訊息。
LF光田計畫官網: (http://www.woo-yo.com/lightfarm/) 
LF光田計畫粉絲頁面: (http://www.facebook.com/lfwooyo)
作品欣賞創作理念


資料來源: 華山官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